吾志所向,一往无前,
愈挫愈奋,再接再厉。
历史追溯
大元帅府旧址,前身是广东士敏土(水泥)厂办公楼,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已超过百年历史。士敏土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水泥厂,“士敏土”是水泥的意思,源自英文“CEMENT”的粤语音译,拗口却也洋气。
1917年,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中华民国大元帅后,借用广东士敏土厂办公楼作为大元帅府。
孙中山、周恩来、宋庆龄、廖仲恺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曾云集于此,参与、推动着时代风云的变幻。
孙中山先生少年求学于檀岛,见其教法之善,改良祖国之愿,于是乎生。为救国弃医从政,一生颠沛,但凭一颗赤子之心,“天下为公”之信念,终帝制而起共和。
设计缘起
大元帅府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,珠江南岸,江湾桥畔,是一片西式风格、鹅黄色调的建筑群。
随着珠江岸线向外推移,周边建筑无序扩张,大元帅府主楼的历史风貌与周边形态各异的建筑共存,形成多元混杂,互不协调的城市景观。同时,帅府楼体及周边建筑物受到时间侵蚀及人为影响,需修缮保护。
为整体保护大元帅府,恢复与再现其历史风貌,完善广州珠江沿线城市景观节点,发展城市旅游事业,大宸设计多次参与到大元帅府的设计修缮中。
修缮考据
大元帅府旧址(广东士敏土厂),由澳洲著名设计师亚瑟·威廉·帕内(Arthur William Purnell)负责设计,采取了国际化合作的模式,广泛引入外国设计师、洋行参与设计施工。
建筑由门楼、北楼、南楼三部分组成。门楼是当时欧洲盛行的巴洛克风格,门洞上方设计有涡卷形状的山花。但左右两侧墙面的“寿”字图案,却是地道的中国元素。此门楼曾于20世纪80年代被拆,改建宿舍楼,开馆后根据历史图片原样复建。
北楼和南楼则是原来的建筑,均有百年历史,为三层砖木石钢混凝土结构,是典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。北楼有“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权”的基本史料陈列和专题陈列。南楼则设“帅府百年”复原陈列。
作为中西结合的精品建筑,设计师将锁石、复杂的组合线脚、檐口等西方正统的古典元素融入其中。同时,在设计建筑的排水管时,将其设计成极具中国特色的竹节形状,并饰以竹叶装饰,还将门窗设计成岭南气息很浓的百叶门窗和花瓶式护栏。
设计原则
大宸设计本着“恢复如旧”的原则,根据有关的历史照片、文献资料、老人口述回忆等相关资料,考究原始建筑材料,及施工技法。按照纪念馆的定位,力求将纪念馆设计成极具教育性,同时兼顾观赏性和娱乐性,从而达到展览的历史性、科学性与互动性的并重,力图使参观者身临其境,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怀,再现当年的沧海风云。
城市设计体现“以人为本”的精神,合乎孙中山先生一生倡导的以民生为重的思想。尊重民意,妥善处理历史保护与外部穿越性交通设施(江湾大桥及其引桥)之间的矛盾。完善街区功能,在保留原水上人家居住功能的前提下注入旅游、景观休闲以及其他配套服务新功能,使之成为多种功能综合互补,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空间。
同时,综合采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手法,通过新元素的介入、过渡与衔接,用积极而不是模仿的手法延续文脉,实现不同时代景观形态的多元共生。广场设计有中山先生像,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群雕园、帅府门楼标志物等,江畔码头停泊复原的中山舰,意蕴丰富的景观组合使帅府的纪念意义得到升华。
斯人已去,楼宇长存。先生千古,吾辈自强。
项目名称:大元帅府
项目类型:古建文物
工程类型:设计修缮
设计方:广东大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
项目位置:广州市海珠区
工程进度:完工